年入270亿,滔搏生意的下一步在哪?
产业圈哥 / 1天前 体育产业生态圈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 / 杨雨蒙

编 / 李禄源




从DESCENTE、Kolon到Salomon、Arc’teryx,这些名字难念、售价高昂、设计各有特点的运动品牌,近些年成了国内消费市场最火的标签。


其背后的推动者——安踏集团与其收购的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则成为了行业试图复制的样本。几乎每一个零售商或品牌集团,都渴望在自有矩阵中能够孵化出下一个「鸟」。


主打专业垂类+高端定价的「运奢品」概念,正在成为一条全新的高速赛道。


而最近,中国市场的这张「高端运动品牌图谱」正在持续扩容:来自挪威的户外顶流Norrøna,以及英伦跑圈的精英竞速审美代表soar,几乎同期宣布牵手滔搏,进军中国市场。


图片

滔搏成为Norrøna(左)和soar在中国市场的独家运营合作伙伴


对外界而言,这或许只是又一轮代理签约。但把镜头拉远就会发现:一个长期与Nike、adidas等品牌巨头保持深度合作的渠道经销商,正在通过引入风格鲜明、定位明确的小众垂类品牌,推动自身生意角色发生改变。


北京时间5月21日,滔搏发布2024/25财年全年业绩公告,期内,滔搏营收270.1亿元,净利润12.8亿元——对比上一财年数字,业绩整体虽然仍算平稳,却受制于宏观环境依旧出现下滑。


改变,或许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决策。



图片

发起新一轮品牌代理潮,滔搏在押注什么?



近年来,伴随着越野跑、马拉松、滑雪、极限户外等赛道的迅速升温,推动一批原本「小众」的垂类专业运动品牌加速入华。


据ISPO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国内市场就迎来了46个新入局的户外品牌,类型从高端专业的「硬核户外」,到更强调设计与生活方式属性的「轻户外」不等,整体呈现出「多国籍、多层级、多风格」的结构性增长。


在这一趋势下,原本的运动消费市场格局被打破,传统巨头的普适吸引力被分散,具有垂类专业、独特审美和标签属性的新兴运动品牌集中站上风口——滔搏显然不能只做旁观者,也成为了主动出牌的一方。


图片

滔搏与norda™的合作,帮助后者在国内市场快速打开认知度  图源:norda


早在2023年年中,滔搏与HOKA、凯乐石共同拓展中国市场业务;同时,他们还投资了滑雪装备零售商冷山Cold Mountain和户外内容机构Mounster山系文化,尝试构建一个覆盖内容传播、专业装备与线下场景的「硬核户外生态」。


这一逻辑试验的成功,以及对国内运动消费市场未来的判断,让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决策,主动将更多品牌带进中国。


加拿大越野跑品牌norda™、挪威户外品牌Norrøna、英国跑步品牌soar等,从跑步到户外,滔搏选择的这几个品牌都有着相似特征:高产品门槛、高定价策略、高识别度设计——与其说滔搏在引进品牌,不如说它在精准押注那些兼具专业壁垒与文化调性的垂类品牌,以及他们所辐射的高精消费人群。


图片

图源:soar


正如滔搏国际副总裁丁超所言,滔搏的合作标准并非仅看品牌声量,而在于两个核心判断:一是垂类需求是否已成气候;二是品牌能否成为该赛道的「顶点存在」。


换言之,这些品牌不是为了填补SKU而来,而是为了承接一个更成熟、更高要求的市场需求。


这一判断,也与滔搏去年发布的《中国泛年轻人群运动消费白皮书》相互印证:报告显示,跑步是49.2%的年轻人首选的运动方式,其背后是对健康、自律与简洁生活方式的认同;在购买决策中,性能、品牌、品质和设计远高于价格敏感度——表明新一代消费者对「功能美学」的偏好正在重构消费标准。


因此,那些强调技术壁垒与精神共鸣的垂类品牌,正在构建一个不依赖大促、不靠价格驱动的新消费语境。以norda™、Norrøna和soar为代表的品牌们,也恰恰是这一轮趋势的理想承载者。


通过他们,滔搏或许有可能有效重塑自身的「身份标签」,而这些品牌所吸引人群的消费力,也能够帮助滔搏找到渴望已久的增长曲线。



图片


动力变为掣肘,滔搏在面对什么现实难题?



滔搏的品牌代理集中官宣,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市场声量,却也引来了质疑的声音,认为这是他们面对增长困境一场急切的豪赌。但滔搏显然不是一个盲目的下注者。


透过表现回归商业本质,这轮品牌引入的背后,更是滔搏对现实难题的集中回应。


图片

滔搏携手耐克打造的NIKE北京品牌体验店




与Nike和adidas两大传统运动品牌巨头的关联与依赖,是滔搏从诞生起就必须面临的宿命。


体现在财报上,2024/25财年,以这两大品牌为代表的主力品牌为滔搏贡献了233.11亿元的营收,占总收入的86.3%——这种结构在过往成就了滔搏的快速扩张,也为其建立了强大的零售体系,如今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继续突破。


一方面,营收结构的极度集中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受限。品牌本身一旦出现周期性波动,作为渠道商的滔搏也难以独善其身。当前,虽然adidas表现回暖,但Nike仍在低位震荡,在原有体系内,滔搏可打的牌已所剩不多,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更现实的压力,还体现在渠道端的规模收缩。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滔搏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关店1800家左右。这背后不仅是品牌周期性调整的结果,也意味着在消费回归理性、门店运营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单靠渠道数量驱动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


换句话说,滔搏必须寻找新的增长逻辑。


但当前的户外、跑步市场,不缺品牌。


中国户外用户、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对品牌和产品有着复杂的评判标准,不仅要好用、好看,还要能讲好本土故事、融入多元化的使用场景,并满足当下社交媒体的情绪共鸣。


从过往案例来看,无论是早期曾短暂停留的Norrøna,还是「象」「鼠」等部分定位高端的户外品牌,在入华过程中往往都面临了「技术有余,适配不足」的情况。而目前能跑出来的,也都是那些能与用户沟通、嵌入生活方式并形成社群文化的品牌。


这背后考验的不仅仅是渠道资源,更是品牌和代理商的内容能力与体系化运营实力。


滔搏对此也有类似的看法——当下许多品牌面临的问题不在于其本身「够不够好」,而在于如何让它在中国市场「被看见、被理解、被喜欢」。


图片

今年云丘山越野赛 by UTMB期间的norda™快闪活动


手握一众海外垂类品牌,滔搏在市场上大有可为的空间。但必须承认,相较于安踏等更早布局海外品牌的对手,滔搏在这条路上仍显年轻。


安踏早在2009年便收购FILA,开始对国际品牌进行本土化运营与资产重塑,至今已有十余年的经验积累。而滔搏独立运作国际品牌的时间尚短,在品牌内容转译等方面,仍处在不断学习和试错的过程中。


至少就目前来看,滔搏对此颇有信心。



图片

滔搏未来发展如何?


不可否认的是,完善且强大的零售渠道,就是滔搏最深的护城河。



过去二十余年,滔搏深耕运动零售渠道,积累了扎实的商品流转能力与零售终端运营经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滔搏正尝试将这一套「经销时代」的效率系统,转化为新一轮增长的核心能力。


滔搏认为,「新兴细分领域和传统运动行业的零售本质并无二致,考验的都是对货品的理解,对用户节奏的判断,对渠道选择的判断,整个全流程运营的效率。」


这意味着,无论是大众化的快消品类,还是高门槛的小众垂类,在进入市场后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人货场」运营的考验——而这恰恰是滔搏最擅长的领域。


图片

图源:Norrøna


目前,滔搏已建立起覆盖全国不同等级城市、深度下沉的零售网络,累计用户规模超过8600万。其在选品、库存、终端运营等环节的体系化能力,为品牌提供了高效、精准的零售落地场景。


而他们的另一个核心动作,是对「门店功能」的重构与再定义。


在滔搏过去三年门店网络调整的另一面,在线上方面,截至2025财年末,滔搏累计开出了超2300家小程序店铺,运营着超500个店铺直播账号,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运营的私域社群数量突破10万个。


「门店不再只是一个货架,而是品牌资源分配的窗口、用户触达的前台,更是数据采集与用户资产运营的前置阵地。」丁超解读道。


在这一逻辑下,滔搏并未将门店数量收缩视作业绩衰退的结果,而是主动对门店结构进行瘦身与重构,意在实现整体运营效率的优化。


这意味着,「关」和「开」并非单向操作,而是一次有目的、有节奏的结构性调整。滔搏正以更精细化的门店策略,为合作品牌腾挪出更具效率与品质的商业空间。


滔搏2023/2024上半财年净利润增长16.7% 深入推进全域零售战略– 奥特莱斯网


优势之外,市场最为关注的,其实是滔搏在品牌战略层面更主动、更深入的参与方式。


在大众运动品牌层面,滔搏与Nike、adidas等依旧保持着深度协作关系;而在更具增长潜力的中高端垂类市场,滔搏接连合作和引入的多个新锐品牌,也能够为自身搭建出一套结构化、生态化的运动品类版图。


在滔搏看来,这并不是简单的「品牌堆砌」,而是基于其对品类趋势的系统判断、对中国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品牌成长周期的深度理解——从中筛选出这些具有长期潜力、调性契合、产品力突出的垂类品牌,构建出面向未来消费结构的品类矩阵。


更关键的是,滔搏在这些新品牌的引入中,不再只扮演「销售渠道」的角色,而是承担起品牌落地的「翻译者」与「组织者」功能。


以2024年滔搏拿下norda™中国独家运营权为例,这个品牌在海外跑圈早已建立起材料科技与极简设计的声誉,但进入中国后,滔搏没有急于铺货,而是通过深度参与云丘山越野赛、在金山岭等地打造官方品牌活动,优先建立起品牌与核心用户的关系网络。


这种「先打关系,再谈生意」的路径,代表着滔搏新一轮品牌运营范式的转变。


目前来看,虽然norda™的市场声量仍处于初期阶段,但现阶段滔搏对「节奏感」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也为后续的规模化扩张提供了更扎实的信任基础。


这一谨慎策略同样体现在其他品牌的推进中——据滔搏透露,目前新签下的Norrøna是唯一一个明确了近期开店计划的品牌。


Norrøna Stores overview - Worldwide - Norrøna®


事实上,越来越多国际品牌已经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复杂性远超想象。


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高性能产品有着天然的偏好。如丁超所言,「目前中国人的衣橱宽度远小于西方人,一件好看、功能强、高质感的单品,往往更容易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消费结构极为多层,性价比市场与高端市场并行,基础款与专业款同步增长。这也意味着,品牌要想在中国实现长期增长,不仅要有产品,还要清楚如何让产品被理解。


对此,滔搏认为,所谓性价比,其实也是被「制定」出来的结果,「中国拥有全球最强的供应链体系,真正构成壁垒的,从来不是制造力,而是品牌心智与用户认知。」


在这种背景下,滔搏的优势被进一步放大:既能凭借领先的供应链和零售网络覆盖多层级人群,又能通过精细化运营放大品牌价值;既懂消费者,也懂品牌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Nike与adidas的全球CEO在上任后均多次强调,将加强对关键批发与零售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一信号也说明,像滔搏这样的专业零售平台,正成为品牌全球战略中国落地的核心依托力量。


图片

图源:soar


在这场跑「第二曲线」的竞赛中,滔搏的一切行动,或许都会影响到下一个品牌进入中国的方式、下一代消费者理解专业运动的路径。


而对于norda™、Norrøna和soar这些「新」品牌来说,滔搏的答卷,也才刚刚开始书写。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微信eco1202
  • 体育招聘合作微信ecoschh
  • 寻求报道微信tiyuchanyeco
合作/报道/咨询

微信 eco1202

info@ecospprt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