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克下
英雄联盟职业选手的退役再复出,永远逃不开怀旧与争议。在中国,我们早已见证了太多这类drama。而此时此刻在英雄联盟的诞生地北美,同样的故事也在上演。
就在昨天,一支平均年龄27.4岁的全新高龄战队Near Airport(NA)在北美英雄联盟挑战者联赛(North America Challengers League, NACL)完成了首秀。在比赛名单上的六个人分别是Doublelift(彭亦亮)、BioFrost(Vincent Wang)、Pobelter(Eugene Park)、Spica(卢明义)、TF Blade(Ashkan Homayouni)以及Jensen(Nicolaj Jensen)。
如果你多少对北美英雄联盟圈子有所了解,那么上面几个名字便绝不会陌生。
其中,年纪最大的是31岁的Doublelift,是中国观众们熟悉的大师兄。Doublelift也是这支新队伍的领头者,在2011年就在北美开始了自己的英雄联盟职业生涯,其他几位即便没有这么资深,也至少都拥有十年以上的职业或直播经验。
尽管在中国观众眼中,北美这个地区在英雄联盟项目上向来没有竞争力。但对于北美观众来说,新战队NA的这份选手名单,就等同于一部北美英雄联盟电竞的历史。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六个人总共拿下了19座LCS冠军奖杯。由于履历过长,效力的俱乐部过多,CLG、C9、TSM、FlyQuest、TeamLiquid的粉丝都成了他们的支持者——即便上面这些豪门中,已有几个不复存在。
如果把他们的履历和荣誉换算到LPL,那基本上是厂长、乌兹、若风、微笑等人组了个队,从次级联赛重新开始职业生涯。这样的阵容是否存在现实可能性不用考虑,阵容带来的影响力倒是很容易想象。
怀旧,是NA这支老年队此时此刻能够获得高关注度的一个原因。当然,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这支情怀满满的队伍买账。
「Doublelift退役复出的次数,都快赶上宫崎骏了。」
这是一句恰如其分的评价。在2020年、2022年和2023年,Doublelift曾三次宣布退役再复出,算上这次,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正式回归职业赛场(算上中途短期停赛)。不够连贯的职业生涯,辗转多支俱乐部,周而复始的退役再复出。在一部分NA观众心目中,Doublelift早已不是那个北美第一(即便是以北美的标准)ADC了。
NA队伍中的其他成员也有着类似的问题。其中,Pobelter离开职业赛场四年、BioFrost退役三年、TFBlade从未在顶级联赛LCS亮相过。而Jensen则是两年内在DIG、C9和FLYQuest之间完成反复横跳,最短效力单支队伍时间只有六个月。
即便娱乐化程度很高,但电子竞技终归还是竞技。阔别赛场多年的NA是否仍有职业竞争力,这是许多仍想要消费竞技内容的北美观众担心的一点。
而就在几天前,Doublelift的一次发言,让这批观众的期望值跌至谷底。
在一次直播中他表示,这支新成立的NA不会有专职教练。他甚至对「认真比赛毫无兴趣」(not interested at all in competing or playing seriously)。
「我希望你能理解——我对过职业选手的生活方式不再感兴趣,」Doublelift这样说道说,「我要结婚了,要生孩子。除了英雄联盟,我还有其他的爱好和兴趣。我不想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玩这个游戏。」
——不客气的说,如果是Faker成就了英雄联盟电竞,那么英雄联盟电竞则成就了如今的Doublelift。或许很难想象,一个在英雄联盟电竞领域获得过如此成就的前职业选手能够说出这样的话。
但,这就是NA,这就是北美。在这里并非一切都为竞技本身服务,你很难评价是他们对竞技的态度导致了如今的成绩,还是反之——从NA这支队伍建队之初的一些细节来看,或许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一支「内容战队」(Content Team),而非竞技战队。
NA,北美赛区的简写,也是Near Airport队名的简写。这是一个在北美英雄联盟圈子里流传很久的梗。离机场近,代表输得快回家方便,Near Airport这个名字其实是对北美地区英雄联盟成绩的一个调侃。
而有关这支NA的赛场成绩几乎所有的报道都会告诉你,他们在预选赛以一场不败的战绩脱颖而出,拿下了NACL的参赛资格。但稍微去查一下比赛记录就能发现,NA在预选赛中的对手,是白银(并非调侃)。
图源:OP.GG。
在战队规划方面,NA的资源也并未向这个集体倾斜太多。他们既没有职业教练,也未公布针对NA战队本身的商业计划。Doublelift曾表示,这支队伍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履行个人的直播合约及赞助权益。留给训练的时间是「每周两到三天」。
相比起NA战队的模糊态度,另一支新成立的「内容战队」Los Ratones的诉求就明确的多。
今年一月,由人气英雄联盟主播Marc Robert 'Caedrel' Lamont成立的Los Ratones战队加入了欧洲NLC联盟(Northern League of Legends Championship)。
Marc Lamont在建队官宣时就明确,他想要打造一支具有一定竞争力,同时兼具娱乐性的队伍。因此他在挑选队员时并未选择任何前职业选手,也不会允许「一场都赢不了」的主播加入。
Los Ratones会将平日的一切训练过程进行直播,将主播的个人直播合约与战队内容结合起来。这样的模式也收获了品牌的认可,再加入NLC联盟后,这支队伍获得了瑞典电竞椅品牌Arozzi的赞助——这个品牌同时也是NLC联盟的官方赞助商。
结语:
昨天,NA战队在NACL首秀,以1:2的比分负于Luminosity Gaming(LG)。在最后的决胜局,由Doublelift和Biofrost组成的NA下路被LG战队的下路组合血洗。LG的ADC Tactical打出9-0战绩,赏金叠加到了700金币,是那场比赛的绝对Carry点。
图源:Reddit。
回看NA战队建队至今走过这段不长的路,能明显感觉到一种拧巴。
六名功成名就的前职业选手,曾是北美赛区的象征。敢于将所有荣誉押上重返职业,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情。但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将自身的诉求明确,六个人聚在一起,却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
若追求重拾荣耀,就老老实实抓赛训。十多年在顶级联赛的比赛经验加上一定的训练量,必然能够成为你们的优势。
但他们没有,NA不请教练,还表示对认真比赛毫无兴趣。
若追求流量,就按部就班的打造人设。NA战队的六个人其实都是直播的好手,职业选手身份之外,他们也很懂如何在直播中创造传播点。在这一点上,上文提到的欧洲Los Ratones战队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但NA也没有做到。他们对外呈现出重拾旧梦的态度,既放不下前职业的身段,也没有用个人的直播技能为NA这个新集体创造些什么。
对于如今的他们来说,NA这支队伍更像是六个人在过去十几年里惯性推动下的产物。是凭借着「我们得做点儿什么」的直觉,和职业经验、技能的积累诞生出的集体。在赛场和商业层面的双重模糊也就注定了,这支NA在未来少不了磕磕碰碰。
或许收回「一个礼拜训练两三次」、「对比赛毫无兴趣」的态度是一个不错的改变。毕竟你得承认,就算再不重视竞技,竞技都会是最后的遮羞布。
文内图片来自Near Airport社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