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风起,找搭子成了一门生意
李佳浚 / 2024-01-08 体育产业生态圈

图片

图片


山野林间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娱乐的首要目的地,持续涌入的新玩家也不断带来增量,让整个户外行业持续逆势增长。


许多缺乏经验的新玩家们都会选择以付费形式加入社群,在老炮儿带领下保证安全的同时,感受专业的活动内容以及高质量社交体验。与之相应的,户外社群这一新兴赛道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文 / 李佳浚

编 / 李禄源


提起户外运动,危险性总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根据《2022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2022 年内发生的户外探险事故超过了 372 起,涉及人员伤亡事故326起,受伤194人,死亡162人,失踪52人。


因此,当户外热兴起,大量小白和新玩家不断涌入这样一个对专业度要求极高的领域当中时,更具友好属性的「轻量化户外」便成为了这股大潮中的关键。结合国家卫健委制定的发展战略《健康中国行动》,以及艾瑞咨询的消费者调研数据来看,当前中国轻量化户外人群规模已经接近5亿,并仍然呈增长态势,未来轻量化户外人群总数可能会达到7.3亿。


需求带动供给,在户外用品、装备业都在因为规模扩大而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也呈现出对于专业组织者、领导者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社群组织,很好地填补上了这一空缺。


为了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和发展过程,我们去听了听来自这些从业者的声音。



图片

户外社群兴起,安全问题得到重视


近年来,不论北京还是上海,在钢铁丛林中透支完身体和精力的「996受害者」们,都想方设法地利用周末时间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放松。而当一众以城市为主要场景的休闲方式余兴未尽,一些对自己更狠的人决定关掉手机,出逃户外,本着「都别找我」的心态,去大自然中补充元气。


Hitpoint联合创始人——四海,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夏天,四海在小红书上认识了拥有丰富户外经验的利子,短暂交流表达想法后,四海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着利子一行人去到北京小九华山,开启了自己的户外初体验。


「我刚开始还怕他们是骗子,因为他们完全不收费。」四海跟氪体分享道。


在利子的带领下,一行人爬山徒步喝茶聊天,获得了非常好的休闲体验。随着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活动,同行人数也越来越多,二人发现需要正式创建一个专业导向的组织,来保证所有小伙伴们的安全性和参与度,经过短时间的筹备和规划,Hitpoint就此诞生。


图片图源:@Hitpoint


经过一年时间,Hitpoint已经从刚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了700多人的规模,在60多位领队和持证专业教练的带领下分队出行,保持着一周至少一次的高频率活动。


「我们是一个专业但不硬核的团队,专业主要是体现在对安全问题的重视。」Hitpoint创始人利子告诉氪体。


以徒步为例,为了让成员们更好地理解每一次活动,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Hitpoint会在派出专业教练探路之后,根据难度将活动路线分级,并在每次出行前为成员们介绍活动所属级别和潜在风险,带领成员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同时,团队也会按照活动难度增加或减少教练和领队的数量,在活动中保证安全性,同时及时应对意外的发生。


图片图源:Hitpoint


此外,经过对北京、上海、杭州几家户外社群或俱乐部进行了解后,氪体发现,大部分社群都会在出行前组织成员购买户外保险,而相对于精神高度集中的探险类,市面上大部分社群都更倾向于选择轻松,挑战性适中的内容,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户外人群对于轻量化的追求。


从去年开始参加户外社群活动的大程跟氪体表示:「从周中的高密度工作中出来,其实就是想出去玩,‘出去’是一方面,‘玩’的部分也很重要。」


而从组织者的角度来说,活动的轻量化也能让团队可以在主线活动以外,添加不同的内容,从整体上提升成员们的体验,社群模式独有的高社交性,在这个过程中也得以高度体现。



图片

始于户外,却不止户外


参加社群,玩户外甚至还能脱单。


在与市面上几家户外社群的交流过程中,氪体了解到,成员之间的互动往往能够延伸到活动以外的时间,另外一个北京户外组织的领队便跟氪体表示,队里有好几对情侣都是通过徒步结识,并最后走到一起。


图片图源:@GOFREE


从组织者的角度上来说,为了保证社群的粘性和参与度,这份活动以外的链接,也需要他们去用心经营。在这一方面,上文提到的Hitpoint团队也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和逻辑,而这首先要从他们上限149人的微信群说起。


「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社交上限是150个,加上我们之前对于一些企业社群的观察,发现当群里超过200人时,活跃度通常不会很理想。」Hitpoint创始人利子跟氪体分享道。


「所以我们最后决定一个群最多进149个人,哪怕多建几个群,让大家都能有很高的参与度。」


四海表示,社群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拥有着不同的背景和专业领域,只有保持高粘性和活跃度,当大家通过活动,或者出来聚会时,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打开自己,也能将各自的链接和互动延续到社群以外。


图片图源:@Hitpoint


这个场景其实很像流行于欧美的雪茄俱乐部——不同背景的人们通过一个共同的爱好聚到一起,达到社交和资源置换的目的。


相对于最终目的地,户外反倒更像是一个载体,活动时间里所产生的情绪价值和高质量互动,或许才是更具吸引力的东西。


因此,社群组织者的工作也要通过新玩法和新思路,给成员们提供更多社交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起更好的化学反应,加上本就烧钱的户外本身,他们就必须在这条以热爱为起点的路线上,找到自洽的商业逻辑。



图片

让一部分户外人先赚到钱


在去年户外热刚刚掀起时,氪体就曾与几个初创不久的户外俱乐部/社群主理人进行交流,而在当时,他们都很难在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收取的费用以及用户的接受程度之间很难找到平衡。


「社群组织者和成员之间不是单纯的‘商家—消费者’关系。」曾经从事户外社群相关工作的马可曾经向氪体传达过这样的观点。


图片马可(左)和朋友


马可是一名有着十年户外经验的互联网从业者,2022年夏天,因为看到了户外活动和社群形式的吻合,与朋友共同建立了「水陆」户外俱乐部。但因为一些原因,俱乐部在进行了五次集体活动后,就迎来了解散。


「你要让成员们了解到一点,收费永远是服务于活动本身的,交上来的每一笔费用都能在过程中有明确体现,这是我觉得我们当时没有做好的一点,也是俱乐部最终没能活下去的导火索。」


马可表示,在俱乐部解散以后,他仍旧和之前的成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甚至也在今年一起进行了户外活动。


而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也层面展现出来了社群形式独有的粘性优势,而在今年再次回到这个圈子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活下来的社群,都能够很好地利用好这一优势,同时找到商业逻辑上的自洽方式。


在对Hitpoint中成员们的消费习惯进行梳理后,创始人利子表示,在参加过一次活动后,有50%以上的成员都会在三个月以内回到组织里参加第二次、第三次活动,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社群粘性。


同时在盈利层面上,Hitpoint也是氪体视野中较为成功的代表。


四海表示:「整体的盈利模式还在持续摸索的过程当中,目前的情况下来看,除了会对初次加入的新朋友收取会员费以外,会通过一些C端的日常活动主要是为了链接我们的小伙伴,收入更多还是依靠B端与品牌、运动平台以及企业的一些合作,也就是所谓的商单。」


据氪体了解,Hitpoint从今年开始陆续和伯希和、可隆等发展迅速的户外品牌展开合作,用户外活动的形式对品牌进行曝光;也同时联合拥有极强户外内容生态的小红书一起,将户外内容从线下链接到线上,完成初步的商业化。


图片「Hitpoint x Keepland」桨板活动


这也是一个双向赋能的过程。社群独有的高粘性,能够帮助品牌开拓出更生动、更有活力的营销场景,装备的卖点和性能,能够在最合适的场景下得以展现。


当目标圈层从摩天大楼走到山野林间,许多品牌也会选择直接建立属于自己的社群,自己搭建更利于他们施展拳脚的传播场景。比如最早提出「轻量化户外」概念的户外装备品牌蕉下,便在今年打出「BU Camper」的旗号,通过定期组织露营、旅行等多种线下活动,让用户直接上身自己的产品。


图片图源:@蕉下Beneunder


这个过程中,参与运动的人们既是消费者,又是背书人,而一张张发在他们朋友圈的精美照片,永远比品牌官媒上商业气息满满的广告要有说服力得多。


事实上,不止蕉下,不同细分赛道中的户外品牌都早已将社群作为他们的主要营销方式之一。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露营地市场调研报告》中提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露营品牌和露营地都拥有自己的社群,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这足以证明行业对于社群形式的认可。


因此,在氪体看来,从社群到企业,这条由上而下的商业化路线不仅自洽,而且能在多个层面产生增量,加上完全没有户外赛道丝毫没有缓和的发展趋势,户外社群这种形式并非昙花一现,是整个户外行业崭新且富有生机的一个补充,更有潜力在未来成为业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封面来源:@GOFREE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微信eco1202
  • 体育招聘合作微信ecoschh
  • 寻求报道微信tiyuchanyeco
合作/报道/咨询

微信 eco1202

info@ecospprt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