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大潮下,体育行业如何践行社会责任?
李禄源 / 2023-07-27 体育产业生态圈

图片

图片


文 / 李禄源


编 / 郭阳



图片


户外回潮,

环境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进入2023年,伴随着一场又一场越野跑赛事的成功举行,国内户外运动热度重燃。然而从去年起就有报道披露,部分越野赛事由于沿途垃圾回收设施不完善,给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有赛事沿途产生的垃圾总量甚至高达1.5吨,也让「无痕户外」这一概念重回大众视野。


赛事自身的影响力让环境问题为社会所关注,但它绝非国内山河污染的最重要源头。近年来,随着露营、徒步等户外生活方式的火热,山川河流成为了人们在紧张社会节奏之余进行自我调节的「良药」,却也一步步化为了户外活动后的「垃圾场」。


图片


户外运动后遗留的垃圾污染不仅给生态保护造成压力,也会限制运动本身的健康发展(资料图)


站在环保的立场进行回溯,在过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却也将环境问题推向了无法忽视的地步。在此背景下,全球环境议题被推至更高的层面,成为了当下各行各业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


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据权威机构统计,截至2022年6月,全球已有136个国家明确「净零排放」目标,中国也在2020年提出了「双碳」国家战略。


绿色发展理念为行业指明了方向。现代体育作为全球化背景下一种传递价值观、社会发展方向的有效工具,也在深度践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据氪体调查了解,包括欧洲五大联赛、北美四大联盟在内等全球顶级体育组织、俱乐部,都在环境议题上做出了自己的承诺与尝试。


比如,北美职业体育市场在2010年就成立了绿色体育联盟(Green Sports Alliance),致力于改善体育联盟、协会和球队的环境表现,至今已有包括NBA、MLB等在内的近600个球队和场馆会员单位;欧足联也在两年前也设下了到2030年,旗下赛事在运营层面减少50%碳排放的目标;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首个「碳中和」奥运案例,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与决心。


图片


绿色体育联盟(Green Sports Alliance)官网项目介绍页面截图


不只是赛事,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针对彼时户外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便率先提出了「无痕山林」的概念——1987年,由美国林业署、国家公园署及土地管理局合作发行的《无痕山林土地理论》倡导手册面世,成为了当时自上而下引导人们在进行户外运动同时保护自然的道德指引。


到了2011年前后,这一概念也正式被引入中国。因此,我们能够看到近些年来,国内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与KOL走进户外,自发进行净山活动,以缓解山野环境压力。


但环保事业的普及与发展,不该仅仅依靠小众或个体的力量,还需要更具影响力的平台进行推动。除前文中提到的赛事平台外,越来越重视环保的运动品牌们,也在给出自己的阐释。



图片


从赛事到品牌,

可持续事业该怎么做


事实上,从赛事行业的模式出发,体育行业当下践行可持续行动离不开三大要素,即使命、突破与合作——概括来讲,就是需要在感知事态紧迫的前提下,通过设定目标打造出一场大规模的行动,并意识到个体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全行业乃至更多组织的联合力量共同推动目标的实现。


对于这一点,前文提到的绿色体育联盟(Green Sports Alliance)便是最好的例证。


然而落实到大众层面,体育赛事由于受众关注度的偏移,其背后的可持续理念通常难以辐射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环保意识普及仍待发展的地区和市场而言,则需要更为直接的沟通桥梁,体育消费就成了不二之选。而环保所能够连接大众与消费的最直接切入点,便是「垃圾」与「污染」。


一个直观的数据是,1950年至2017年间,全球累计生产了约92亿吨塑料,其中塑料回收利用率不足10%,约有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有研究指出到了2050年,地球上将有超过130亿吨塑料垃圾——这些塑料难以被自然分解,随着时间推移将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作为大众体育消费的核心对象,越来越多的运动品牌近年来开始发力环保营销,并向大众普及可持续理念。


图片


安踏山河计划启动仪式现场


在安踏「山河计划」启动仪式现场,远远望去,秦岭绵延的山脉被郁郁葱葱的植被所覆盖,向人们展示着自然的生机。每个人的心情在兴奋之余,也增添了一份使命感——在过往的户外活动中,自然以它的包容治愈着人们的心灵,而这一次,每个人都想去尝试回馈自然。


启动仪式后,专业户外领队带领的参与者们,在程序合规的前提下陆续在秦岭的户外热门打卡地开始了净山收集活动。海拔超过3600米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有着「海东仙脉子午山」之称的子午峪、奇崖林立气候变化无常的冰晶顶,都有安踏山河计划参与者走过的身影。


奥运冠军邹市明也参与了此次活动,他表示:「能够把运动和绿色公益结合起来,呼吁大家享受户外运动的同时妥善处理自己的垃圾,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也是我作为一名运动员应尽的责任。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山河计划。」


然而,当我们思考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同样不可脱离对于核心目标群体的洞察——这也正是在前文提到的践行可持续三要素之外,此次安踏「山河计划」所呈现出的又一大亮点所在。


秦岭作为中国的地理标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及动植物学家眼中的生命方舟,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意义。


安踏携手中国奥委会将「山河计划」的启动设置在秦岭,再由此延伸到全国范围,无疑是想要借助后者这一自带民族属性的文化名片,让「山河计划」及其所代表的长远价值能够深入目标群体,进一步打开国人对于环保议题的认知;而「民族品牌+民族地标+奥运」所能够形成的巨大影响力和正向价值,也能够反向哺育「山河计划」,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并使之得以长期践行。


图片


可以说,立足品牌对于核心目标群体、以及时代背景的深入洞察,安踏打造出了一个中国式的环保符号,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消费者心中民族品牌的形象。


但「山河计划」并非全部。面向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共通语境,安踏还有着更为深入的布局。



图片


环保成为行业共同命题,

运动品牌如何将可持续理念贯穿始终


通过「山河计划」,安踏彰显了自身作为行业头部品牌,深耕环保事业、以实际行动助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但他们的愿景并不局限于此——面向社会更加长远的良性发展,践行可持续不该仅仅停留在平台和资源层面,更应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这也是安踏携手中国奥委会发起该计划想要实现的另一层目标。


自2009年成为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以来,安踏持续以顶尖科技助力中国运动员征战国际赛场,使品牌与国家情怀和民族荣誉形成了深刻的绑定,也帮助安踏快速跻身全球体育品牌头部阵营。


回头来看,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的身份是安踏于商业层面的背书与自我激励,也是激发民族意识的强大动力。氪体了解到,立足「山河计划」,安踏也将利用回收的塑料垃圾,通过循环再生科技用于打造奥运装备,将环保精神融入到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当中,以奥运之名唤起更多国人的环保意识。


图片


历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


氪体观察到,安踏集团旗下各个品牌近年来均有发力ESG项目,并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差异,开发出了各自精准的触达点。而回归主品牌本身,便是肩负着中国民众的倡议,更加任重道远,也更具民族意义——不论是携手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是联合中国奥委会发起「山河计划」,激发大众环保意识,都是最为鲜活的例证。


在公益行动之外,积极贯彻国家「双碳」战略、顺应行业可持续发展趋势,安踏也早早承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就在「山河计划」启动的同时,安踏正式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GDI for SDG「缓解海洋塑料污染,助力低碳经济转型」可持续商业解决方案试点项目;在此之前,集团也已经连续八年披露ESG报告,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在经营之中,不仅为多品牌划定了清晰的战略目标,持续通过产品技术革新带动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提升,还联动上下游供应链,打造出了完善的可持续闭环。


以「山河计划」为起点,以自身社会责任践行为引导,安踏激励更多人在生活中关注环保问题,以体育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未来。


图片

安踏改善生产流程,从源头实现废弃物减量


那么,体育真的能够保护自然吗?


曾有观点阐述,自然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足够消化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这个观点也一度在大众群体中达成共识。但时过境迁,随着大众消费产品日益丰富、消费场景不断延伸,个体消费行为对于环境的影响已经今非昔比。


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庞杂的塑料制品支撑起了现代人便捷的生活方式,却也让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无法应付——消费、品牌、产品正在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当人们的意识觉醒,开始反思自我行为对环境未来造成的影响,环保议题重新被探讨。一部分具有社会担当的品牌和个体率先走上了开拓的道路,以社会价值重新审视自我于时代所肩负的使命,并以自身行动引领更为广泛的认知与革新。


安踏便是其中之一。


山河计划,不止于山河,更在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相信未来在更多如安踏般践行社会责任的品牌引领下,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将得以真正呈现。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微信eco1202
  • 体育招聘合作微信ecoschh
  • 寻求报道微信tiyuchanyeco
合作/报道/咨询

微信 eco1202

info@ecospprt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