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5万体育生为清华开体教专业欢呼,你更需要了解背后真相
付能量 / 2023-04-20 体育圈人


图片


当众多高校逐渐缩减院系专业,为什么部分院校开始增设体育教育相关专业?当很多圈内的朋友都在为清华这一举措而欢呼,认为这是「体教融合」的表现,我们不得不站出来泼一盆凉水,让大家好好冷静一下,回归到客观而理性的分析。



文 | 付能量


试问,综合类院校增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相关专业是为了什么?这种方式会对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产生哪些影响?积极的影响和可能潜在的风险会有哪些?以及,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操作,是否会影响到其他院校的体育招生?


声明:以下分析,是站在不同视角下的理性思考,会涉及到多种可能性。具体的信息,仍然要等到官方招生简章的发布,才能看懂、坐实其背后的真实意图。




重视体教融合or体育特招改革?


2020年,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下,「体教融合」成为了圈内人士谈论体育教育、体育培训时的高频词汇。


图片


清华大学开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有部分体育从业者认为,这是国内顶尖院校重视「体教融合」的具体表现,这一举措也被当做「宣传体育培训时的招生文案」,更有甚者解读为「想去清华就学体育,体育是升学的捷径!」这种说法,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众所周知,体育升学主要分为三大类(不含保送),分别是体育统招、体育单招还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也就是所谓的体育特招。而清华大学一直有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以及清华大学体育部研究生专业的存在。倘若按照「体教融合」的方式来解读,凭借清华大学的实力,还有「无体育,不清华」的教育理念,完全可以更早行动。


图片


而对于体育教育的统招(对应体育教育 休闲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和单招(对应运动训练 武术民族与传统体育专业),清华大学为迟迟何不做?我认为原因有两方面:


第一,是学校没必要贪大图全,人家只要顶尖的体育生;第二,体育类院校和地方师范类院校会承载体育教育类的人才培养,大家各司其职,平衡好各个院校之间的关系即可。


那既然没有必要,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开?此问题,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就需要我们把关注的重点,移步到2021年的另一份文件,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水平运动队 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于这件事的解读,我也曾在前年的《「体育特招」,变天了!》这篇文章当中做过简单论述。


图片延伸阅读:《体育特招,变天了!》


总结起来就是:


1、学校方面,国家看到了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和不合理行为,提高了招生的硬性门槛;2、学生方面,提高了学生对于文化课水平和运动等级的要求,专业选择上也进行了约束;3、灰色方面,严打「走后门 关系户」和运动员技术等级造假等行为。


而「清华大学们」之所以增加体育教育类的本科专业(体育教育,或者运动训练专业,其中运动训练对文化课的要求,会更低一些)。我认为,更像是受到总结第2条的影响「怕文化课标准的提高,会卡掉那些原本的高水平运动员。」增设之后,起码会有一个院系专业来「兜底」,确保这些运动员仍然能够被「收入囊中」。


因此,当数万体育生欢呼和抱着吃瓜心态来看待这件事时,其实会发现,这并不是另起炉灶,额外增加了一条体育升学路线,用更加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用体育统招或单招的方式,来获取高水平运动员,实现「借壳招生」。


当然,即使是理想化的额外增设,「清华大学们」的吸引力,也会导致体育教育「卷」到一个新的层次,不能完全用原来的视角来审视。



图片

政策影响下,理想和现实


在众多高校的「借壳招生」之外,这一操作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意图,这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那便是——「保研」。


由于教育部规定「保研」不能搞特殊,要追求公平,那高水平运动员作为「保研」群体中的一类存在,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由于高水平运动员升学后,是以管理类、经济类和法学类专业为主,会占用普通学生的「保研」名额。高校便想尝试通过本科生招生的方式,把相关专业的学生汇聚到同一个学院下,用「体教部」的名额来进行「保研」,这样即合规合理,又不会影响普通的学生。


这是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具体落实。不得不说,这确实是站在高校视角下,尽可能做到稳妥,以及两全其美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求「效率与公平」:「公平要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效率也要以公平为前提才得以持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要做到统筹兼顾、有机结合。」


图片

延伸阅读:36所高校新增「体育」本科专业,透露了哪些信息?


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化模式,但现实告诉我们,起码在现阶段,效率确实会受到影响。


高校需要这种「弯弯绕」的方式,来实现和最早一样的目标。而在此「弯弯绕」的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其他的潜在风险?相关名牌高校的在校生,以及曾有过体考升学经历的学生,也给予我了他们相应的视角和观点。


站在名牌高校的在校生视角,他们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大多呈现观望态度。由于一个专业的开设,需要众多师资力量来支撑起大学四年的教育教学。因此,专业的开设,教学质量是否过关?师资力量从哪里来?毕竟,针对普通学生的体育教育,和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标准是肯定不同的,要求会更高。


曾经有过体考经历的学生表示:「目前来看,感觉现在的情况不像是在杜绝“走后门”,而是像在说,以后高校就别办高水平运动队了。如果当年就是这个政策,我很有可能为了读普通专业而考别的学校,或者干脆只靠文化课升学算了。」


是的,这也是很多体育生的想法,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方式来升学,同时读一个非体育类的本科专业,来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走的更宽,也符合「体教融合」的方针政策。


「在过去的数十年当中,我们经历的“体教分离”、“体教融合”和“体回归教”。现在的状况,可不是“体教融合”,感觉是被迫回到了“体教分离”的历史阶段。不是在一个学校里,有体育、有教育,就叫“体教融合”吧。」某体考生说到。


图片

称牵一发动全身,水波扩散


同时,相关名牌高校从「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到开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是否会「搅局」体育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招生及人才培养,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早知道清华大学招体育教育的本科,我就不考XXX学校了。」「要不是快毕业了,我高低退个学,重新复读,冲击一波清华。」


这虽然是学生们的玩笑话,但确实能够体现名牌高校的对学生们的吸引力,有的时候对于其他院校是「降维打击」。


此外,当「清华大学们」增设体育教育类专业,众多毕业多年的体育和师范类院校的体育人,开始用「XX(学校名称)股价暴跌」打趣。


期待试图用「清华大学们」的「搅局」,用高质量的体育人才培养,让学校产生危机感,以此来倒逼母校的进行学科建设,希望自己的学弟和学妹们,都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图片延伸阅读:《当体育公司不再偏爱体院学生:这3类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曾经《当体育公司不再偏爱体院学生:这3类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评论区的留言也侧面反映了这一点。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逐渐脱节,在如今就业难上加难的大环境下,变得异常明显。


而站其他在高校的视角,老师们的观望态度也有相似的观点,想成为搅动沙丁鱼的鲶鱼,自身教学实力得过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像综合类院校开设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或许,你说我们老师的综合实力不及他们,但是,你不可能一个人教好几门专业课,我认为还是术业有专攻吧。」


因此「清华大学们」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是否牵一发动全身,把原本想去其他院校的人才吸引走,仍然不好预判。我们需要等到5月,高校的招生简章出来后,才能够真正窥探出学校的意图。以上,只是对这件事的一个探讨和猜想,大家要以官方信息为准。


说在最后,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生育率的下降。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学生越来越少,必然会产生多米诺骨牌似的影响。各类高校想要在招生方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势必要回归「以人为本」。


人才的培养,是中国体育发展不变的「一」。只人变得更好,才能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水波扩散。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体育的湖面上能够掀起阵阵涟漪,变得越来越好。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微信eco1202
  • 体育招聘合作微信ecoschh
  • 寻求报道微信tiyuchanyeco
合作/报道/咨询

微信 eco1202

info@ecospprts.cn